常用工具医生入驻免费问医生

非法集资案件高发 金融犯罪网络化带来挑战 集资金融与全国水平相当

2025-05-13 13:27:35 来源:匠韵云舍   

上海发布学生使用磁性笔风险警示:误吞易肠穿孔或窒息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的非法犯罪《2023年度上海金融检察白皮书》显示,2023年上海金融犯罪案件量和人数继续呈小幅下降趋势,集资金融与全国水平相当。案件从北京、网络上海、化带重庆等金融机构集聚地检察机关最新发布的挑战白皮书看,当前我国非法集资犯罪仍占较高比重,非法犯罪犯罪手段迭代升级,集资金融金融犯罪网络化带来挑战。案件

  针对金融犯罪案件呈现出的网络变化趋势和新特点,多地检察机关建议,化带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挑战健全金融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非法犯罪协同治理金融生态环境。集资金融

  非法集资犯罪手段不断演变

  《2023年度上海金融检察白皮书》显示,案件去年上海市检察机关共受理金融犯罪审查逮捕案件553件884人,受理金融犯罪审查起诉案件1043件1927人。案件主要涉及三类19个罪名,包括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类犯罪764件1306人、金融诈骗类犯罪143件276人、扰乱市场秩序类犯罪136件345人。总体看,金融犯罪案件量和人数继续呈小幅下降趋势,案件数下降14.37%,涉案人数下降6.64%。

  白皮书还显示,非法集资案件略有上升,共763件1300人,在金融犯罪案件占比保持七成以上。借助私募机构实施犯罪案件仍较多见,针对特殊群体“量身定制”、追逐社会生活热点的非法集资行为仍有发生。

  记者注意到,非法集资案件高发、犯罪手段不断演变,成为各地金融检察白皮书反映出的共性问题。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去年11月发布的《北京市检察机关金融检察白皮书(2021-2023年)》显示,2021年至2023年10月,北京市检察机关办理非法集资犯罪案件占金融犯罪案件总数的87%。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非法集资犯罪呈现线上线下结合、手段花样翻新等特点,涉案金额大,波及范围广,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权益,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犯罪分子除了投资房地产、公司股权等传统噱头之外,还借助私募基金、科技创新、区块链、影视投资等市场热点,针对社会群体实施“精准收割”。如朝阳院办理的杨某某等人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行为人发行10余支私募基金,其中仅有2支登记备案,且均突破合规要求,非法吸收资金1亿余元。有的案件中,犯罪分子以“以房养老”“退保理财”为噱头实施非法集资犯罪,欺骗性和迷惑性明显增强。如朝阳院办理的包某某等人集资诈骗案,行为人冒充某知名保险公司售后服务人员,以帮助投保人办理保险补息业务等为由,诱导投保人退保后购买非法理财产品,骗取被害人钱款共计4400余万元。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今年1月发布的第八辑《金融检察白皮书》指出,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1月30日,朝阳区检察院受理金融犯罪案件773件,其中非法集资类案件数量为717件,受理数占同期金融犯罪案件受理数的92.8%。从案件特点看,一是涉案形式不断升级演变,手法多样迷惑性强。紧跟社会热点锚定金融创新改革,将私募基金、区块链、虚拟货币等新概念作为宣传噱头,非法募集大量资金。二是“量身定做”投资项目,实现宣传对象“精准”收割。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信息后,针对不同群体的多元投资需求,“定制”投资项目,进行“对口”宣传,达到犯罪目的。三是资金流向复杂多元,追赃挽损难度加大。多数案件中存在着海量的银行流水,资金流转错综复杂,难以查清资金去向,给追赃挽损工作开展带来了极大难度。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今年4月公布近五年辖区内金融犯罪案件办理基本情况时也指出,金融犯罪作案手段不断翻新,如非法集资案件的融资名目从中药材种植到旅居养老项目再到新能源开发,从股权出售、基金份额转让、出售理财产品到私募基金再到区块链、数字货币、积分兑换等,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巧立名目实施犯罪。

  金融犯罪网络化带来挑战

  《2023年度上海金融检察白皮书》对案件中反映出的监管“缝隙”及新型犯罪手法法律应对不足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例如某些领域的金融犯罪风险逐步由沿海向内地蔓延,境内外金融犯罪风险发生联结;金融犯罪人员通过故意增加犯罪环节、延长犯罪链条,进一步加大资金监测、追踪和穿透的难度;需要警惕金融创新易被金融犯罪利用,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政策红利被违法犯罪分子滥用,以及金融机构内部风控机制不足和从业人员非法执业等现象等。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违法犯罪网络化情况严重。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指出,非法广告网络蔓延,“金融网红”、非法平台引流现象突出。被告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金融犯罪,通过科技手段“加持”业务操作,非法获利丰厚。利用网络支付系统和平台快速集结资金转移出境,利用游戏币、网络直播洗钱案件也逐步浮出水面,因隐匿性强,导致追赃挽损困难。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在谈及“新类型案件不断出现”时也表示,犯罪由线下转向线上,实体转向虚拟,不少传统金融犯罪在网络空间衍生出新的模式,非法集资、非法“公转私”、非法经营期货证券等类型案件逐渐从传统模式向互联网模式转变。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金融检察白皮书》提到,网络传销利用互联网传播迅速,犯罪手段愈加隐蔽,危害后果严重。一是非法传销网络化趋势明显,呈现规模化特征。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空间低成本、低门槛、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不断建立新平台实现交易模式层层传递、迅速复制,规模化蔓延态势迅猛,带来极大金融风险。二是犯罪手段愈加隐蔽,“反向合规”增加侦查难度。犯罪分子一方面利用网络发展大量人员后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和相应的计酬、返利模式,另一方面故意剥离收款账户之间的关系并有意操纵,制造多个独立传销组织的假象,刻意规避传销三级架构和30人的入罪“门槛”,给侦查取证及案件定性带来一定难度。

  此外,洗钱犯罪手段也呈现出网络化特点。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指出,随着信息网络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发展,衍生出专业网络“跑分”支付平台、证券交易、互联网交易等新型洗钱方式。传统与新型洗钱手段交织杂糅,资金转移转换异常复杂,为金融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查明资金来源、性质、去向带来极大挑战。

  严打金融犯罪护航金融安全

  近年来,检察机关依法惩治重点领域金融犯罪,不断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介绍称,2023年,上海检察机关持续从严打击涉众型金融犯罪,并对财务造假等证券犯罪一案双查和全链条追诉,重点打击涉嫌违法犯罪的上市公司实控人、控股股东及职业操盘方、配资中介等。积极探索数字监督手段助力法律监督,对贷款中介、保险领域黑灰产和互联网金融犯罪等重点金融领域犯罪风险开展了专项整治,联合相关部门协同开展对新型金融犯罪识别和打击,畅通信息共享机制,强化金融风险防控精准度。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今年发布的《2021-2023年重庆市检察机关惩治金融犯罪白皮书》显示,重庆市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危害金融安全、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积极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高质效办理金融犯罪案件,维护金融稳定,护航金融安全,助推重庆金融法治环境建设。2021年至2023年,共受理金融犯罪案件1611件、3113人。其中,受理审查逮捕案件392件、614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1219件、2499人。

  北京市检察机关也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建立完善重点案件挂牌督办、跨区域协作办案等机制,依法办理一批重大金融检察案件,发布多件涉上市公司并购、区域性股权市场、公募基金等领域参考性案例,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对非法集资犯罪的高压严惩态势,妥善办理多起涉案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的重大案件;强化资金证据收集审查运用和科技赋能,全力开展追赃挽损工作,检察环节追赃挽损工作率从2021年的38.81%增长到2023年的61.4%。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表示,下一步将依法从严惩处金融犯罪,服务保障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包括依法严厉打击新型非法集资犯罪,持续加大追赃挽损工作力度;加强证券期货犯罪办案基地(北京)建设,依法重点惩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严重破坏资本市场秩序犯罪;依托北京市反洗钱“三年行动方案”,加强与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公安机关的协作,提升反洗钱工作能力水平。同时,加强金融刑事、民事、行政检察综合履职;深化金融执法检察联络机制,积极参与金融领域溯源治理;促升金融检察专业化办案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金融犯罪风险防范和治理,《2021-2023年重庆市检察机关惩治金融犯罪白皮书》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包括强化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提升抗风险能力;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金融犯罪,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法治预防宣传,增强公众风险防范意识。

  “加快形成金融检察综合履职范式,以数字检察赋能提升检察专业素能。”《2023年度上海金融检察白皮书》提出,检察机关将在金融要素集聚的陆家嘴、外滩筹备设立金融风险防范综合履职基地;加强能动履职,推动构建金融市场违法犯罪行为的行政、刑事、民事立体追责机制;紧密结合金融市场发展趋势,运用好数字监督手段助力金融司法办案、预警防范金融风险,以数字检察赋能专业素能提升。

  此外,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还提出,加强涉外法治研究,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进一步完善金融领域的监管统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健全金融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协同治理金融生态环境;继续强化金融机构风险防控和合规管理,强化审慎合规经营理念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建设诚实守信的金融市场环境。

责任编辑:杨莉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时尚视频推荐精选问答
养生文章推荐
宿州:发挥城市公园生态价值 打造人居环境绿意空间

广西桂林:“2+2”模式推进学校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

宿州:发挥城市公园生态价值 打造人居环境绿意空间
近年来,我市以环境整治提升为契机,先后改造建设了一批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城市公园,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既美化了城市景观,又提升了城市品质,让广大人民群众尽享城市生态文明。城南公园位于我市主城区南外环北
沪指微跌0.02%险守2800点 稀土永磁爆发护盘

蛋清溶菌酶的提取及其酶学性质探究(一)

沪指微跌0.02%险守2800点 稀土永磁爆发护盘
5月19日消息,受昨日大跌影响今日早盘沪深两市小幅低开,不过由于昨天大盘杀跌后市场做空动能锐减,今日市场可谓强势反弹,题材股全面爆发带动沪指拉升,沪指持续在红盘高位震荡。午后开盘,稀土永磁板块大涨,临
37只个股年内股价遭腰斩 两维度掘金超跌反弹行情

广西柳州:元旦假期商品类投诉仍居首位

37只个股年内股价遭腰斩 两维度掘金超跌反弹行情
进入2016年,市场整体处于弱势格局,尽管在2月份、3月份有所企稳,但4月15日以后,大盘再度走弱,沪指昨日报收于2807.51点,至此,沪指年内累计跌幅已达20.67%。随着市场的回落,个股的走势也
沪股通连续6天净流入 外资开启“买买买”模式

福建龙岩联合开展“平安年夜饭”专项行动

沪股通连续6天净流入 外资开启“买买买”模式
近期,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发布。受CPI、PPI、PMI以及进出口等数据良好的表现所影响,在政策暖风吹来之际,A股市场投资情绪被进一步点燃。与此同时,作为外资风向标之一的沪股通也于近期开启了&ldq
非法集资案件高发 金融犯罪网络化带来挑战

福建福州:“你点我检”走进海鲜直播间

非法集资案件高发 金融犯罪网络化带来挑战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的《2023年度上海金融检察白皮书》显示,2023年上海金融犯罪案件量和人数继续呈小幅下降趋势,与全国水平相当。从北京、上海、重庆等金融机构集聚地检察机关最新发布的白皮书看,当
首月减税红利持续释放 营改增打响“报好税”战役

陕西西安新城区加强药械市场监管

首月减税红利持续释放 营改增打响“报好税”战役
自5月1日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四大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至今时值满月,6月1日迎来首个纳税申报期,这标志着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第二场战役”正式打响。6月1日上午9点05分,长沙盛和房地产
业内人士认为评级调整对券商业务影响不大

福建公布2022年第三批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典型案例

业内人士认为评级调整对券商业务影响不大
2016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15日正式出炉,评级结果出现“重新洗牌”特征。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券商评级调整对业务正常开展影响不大,随着A股市场成交回暖和各类创新业务的落地,2016
A股“七翻身”燃起希望 中报业绩成市场焦点

福建漳州:开展节日期间大型游乐设施专项检查

A股“七翻身”燃起希望 中报业绩成市场焦点
上周五是下半年第一个交易日, 上证综指以微弱涨幅收红,全周上证综指累计上涨2.74%,深证成指上涨3.06%,创业板指上涨3.94%,这让市场对“七翻身”燃起了希望,而中报业绩
生育“小险种”守护女职工“稳稳的幸福”

福建厦门:发布网上年货节提示

生育“小险种”守护女职工“稳稳的幸福”
生育“小险种”守护女职工“稳稳的幸福” 编辑:汤晓雪 来源:工人日报
沪指放量大涨2.44%站上3100点 创7个月新高

陕西咸阳:落实歇业制度为市场主体赋能蓄力

沪指放量大涨2.44%站上3100点 创7个月新高
8月15日消息,沪深两市今日小幅高开,随后沪指在房地产、银行等权重板块带领下震荡走高;创业板一度维持低位震荡,盘中暴风集团直线拉升,股价几乎瞬间涨停,各类题材股受到提振迅速上扬,午前沪指大涨逾2%站上